文章详情

什么是中特估?

“中特估”是“中国特色估值体系”的简称,这一概念由证监会主席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首次提出,旨在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估值体系,特别是针对央企、国企股票的估值体系。以下是对“中特估”的详细解读:

一、中特估的背景与意义

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发达国家存在许多不同,国内央企和国企在承担经济和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大的角色,但其估值常常低于其内在价值,即被低估。由于国内估值理论主要参考国际市场经验,往往不适用于中国市场,因此需要建立适应中国特点的估值体系,即“中特估”。这一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估值定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,推动股权融资效率提升及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。

二、中特估的适用范围

“中特估”主要应用于央企、国企以及某些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,如通信、计算机、建筑、能源、电力、军工、银行等领域。这些企业具有强大的现金流、高分红和低估值等特点,是价值蓝筹股的代表。这些央国企的业务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重要领域,具有较强的抗风险和抗周期能力。

三、中特估的核心价值

“中特估”的核心在于解决A股市场估值结构不均衡的问题,特别是针对央企、国企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水平长期低于非国企和海外同行的情况。通过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方法,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效率、盈利能力、成长性、创新能力、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因素,形成一个更加科学、合理、公正、有效的估值体系。

四、中特估的投资逻辑

在提出“中特估”后,证监会还提出了央国企相应的市值考核要求,包括利润总和、营业现金比率、资产负债率、净资产回报率等方面,要求切实做好投资者回报,提高股东分红。这些措施能够大大加强“中特估”的投资回报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可以通过关注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下的优质企业,把握投资机会,获取长期稳健的收益。

五、中特估的深远影响

“中特估”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推动国企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、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、提高国企经营效率和优化资产配置,还有助于推动国有经济合理增长,助力于补充保障公共养老资金的需求,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由全社会共享。

综上所述,“中特估”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,它标志着中国正在逐步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估值体系,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。

推荐阅读:反包股票的含义是什么?